凤凰艺术|马歇尔·雷斯&程昕东:土地的馈赠与我的回馈
近日,法国当代艺术家马歇尔·雷斯的雕塑作品《一、二、三,抓金鸡(Ric de Hop la Houppe)》捐赠仪式在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西侧草坪举行,艺术家马歇尔·雷斯出席现场见证了原收藏者北京画廊协会首任会长、国际艺术策展人程昕东捐赠此作品。此次捐赠也为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的国际收藏拉开了序幕,对国内的当代艺术教育与收藏有着示范作用。以下是“凤凰艺术”为您带来的相关报道。
一家博物馆或是美术馆的收藏有哪些来源,这是大众在以往不曾关注的问题,长久以来,对于这一主题的梳理也并不是研究主流。在国内公立艺术机构正式建立不足百年的今天,博物馆对自身的考察与发展需求,把问题再一次摆在了从业者们面前:究竟该如何制定藏品收藏框架,藏品收藏谱系的清晰与扩充,同艺术展览与艺术教育又如何相互作用。
▲ 捐赠作品《一、二、三,抓金鸡(Ric de Hop la Houppe)》现场揭幕
解决问题最好的办法必然是行动,近日一场原由收藏者程昕东捐赠、并有艺术家马歇尔·雷斯本人到场的对于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的作品捐赠仪式,也许能够帮助人们更好地寻找回答问题的道路,走近三者的思想世界,能为这一场流程并不繁复的捐赠仪式增添生动的气韵。
▲ 嘉宾合照从左至右:清华大学教育基金会副秘书长王丹、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副馆长杨冬江、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学术委员会主任王明旨、艺术家马歇尔·雷斯、作品共同捐赠人程昕东、法国驻华大使馆文化处专员安小曼、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常务副馆长杜鹏飞
▲ 捐赠仪式主持人、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副馆长杨冬江
▲ 艺术家马歇尔·雷斯在捐赠仪式上发言
捐赠仪式后,马歇尔·雷斯在清华艺术博物馆四楼举行了一场有关“雕塑源流”的主题讲座,结合自身艺术创作以及长期以来对于国内外艺术界的关注为艺术从业者及学生带来建议以及全新的思考方式。至此捐赠仪式的展开与讲座以及展厅内的展览构成了完整的艺术学术氛围,为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未来的学术研究与文化建设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而马歇尔·雷斯的艺术造诣和程昕东的经历也能成为后来者的理论指导。
▲ 马歇尔·雷斯在清华艺术博物馆“雕塑源流”的主题讲座现场
不论是七十年代在经历创作、展览高峰期后选择在十公里内荒无人烟的地区完全隐居的马歇尔·雷斯,还是在八十年代手握高校硕士文凭却选择只身前往法国的程昕东,平行的时空中两人都将自己的生活放入了陌生的环境中,既是偶然也是艺术生涯发展的必然。两人的交点起于2000程昕东于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策划的“马歇尔·雷斯展(Martial Raysse)”,一同跨过千禧之年的两人也许没有想到这样带有理想主义的激情能在十多年后的今天以更富有意义的形式延续,穿越于城市乡村、国家与国家之间的艺术列车也在日日夜夜的明暗中开向下一种色彩。
▲ 艺术家马歇尔·雷斯
马歇尔·雷斯
1936年2月12日出生于高尔夫-如昂-瓦洛里斯的陶艺世家。1954年在尼斯文学院学习,1955年出版小册子《诗歌》,并首次展出绘画和雕塑作品,并在此之后尝试不同创作材料的使用如中国的水墨以及塑料拼接,多年来创作了多部作品,在多种创作形式间自由转换。通过“尼斯学派”、“地中海现代艺术联盟”、“新现实主义”、“画布/画面”小组等等艺术家或参与或创立的艺术分队中,我们看到了艺术家本人无限靠近盟友与相同方向学习者的努力及自身的追求。大多数介绍中写着他是一位接近波普艺术的新现实主义者,说他接近于波普艺术大约是因为他对于人物造型的写实以及善于使用霓虹般鲜亮丰富的色彩,这些作品让他在美国获得了与好友安迪·沃霍尔同等的赞誉与欢呼,而对于土地的欢喜和发自于内心的爱是他作为新现实主义者在作品中最好的体现。
▲ 艺术家马歇尔·雷斯成名作《大宫女》
捐赠作品《一、二、三,抓金鸡(Ric de Hop la Houppe)》是马歇尔·雷斯在一场纪念法国大革命两百周年这样一次公开的竞赛中创作的,那时他已远离喧闹的艺术市场近十年,他深刻地感受到土地对人类的滋养与付出,也意识到这才是精神逐步解放的道路,因此作品还有另一个名字《亲爱的自由》。1792年的法国大革命无疑在法国的历史上是一个重要的转折点,当他在面对这样一个考题时,就想到了争斗、对抗,这样的冲突并非是消极的,而是由脚踏土地的年轻人来展现,年轻的向前走着的农民与重达三四百斤的雕塑,这无疑是两股不同的力量,展现着充满朝气的斗争,是对自由的渴望,是对心中所珍爱的事物的捍卫。
▲ 捐赠作品《一、二、三,抓金鸡(Ric de Hop la Houppe)》现场图
这种力量是不分国籍的,马歇尔·雷斯也希望从艺术品出发投射于现实生活:
“我在学校当中看到特别多朝气蓬勃的年轻艺术家们,会继续着艺术事业,未来有各种各样的机会和可能性。但是在进行这些事情的同时,我想要特别真诚地提醒各位,在这个世界当中其实充满了暴力,金钱的财富的暴力,或是政治、军事的暴力,要珍惜我们对于自由渴望的敏感,因为我们是少数人。因此我们需要在之后的每一天、每一次工作当中去捍卫我们在价值当中最珍贵的那个部分,就好像武士一样,我们要清楚自身能够散发的能量,能捍卫的是什么。如今很多话题谈到人工智能等等,说将来机器人能拥有相同的智慧替代我们做一些事情,但是我只想说希望大家能够用自己的每一份气力、每一份心意,尽可能地去工作。因为人的价值在每一个人这里,我也希望大家通过自己的工作,通过自己能量的释放去维护心里的神圣。”
▲ 艺术家马歇尔·雷斯作品
“在一个艺术家争相想在世界亮相的年代里,马歇尔·雷斯如同狡兔般地尽量掩盖自己的行踪,他不接受采访,不接待藏家,不出席聚会,在蓬皮杜艺术中心的个人回顾展上他只邀请了不到三十个客人参加了开幕式。”
——摘自鞠白玉《为什么隐居》
逃离艺术市场,并不代表着远离艺术创作,也不意味着对艺术界作品的漠不关心,这是他宣告自己艺术心态的有效方式:脚踏实地的纯粹劳作,不受资本趋势的控制,是这位在名声顶峰退出潮流的艺术家的行动,而这时,艺术作品回归到了他与世界交流的唯一通道的单纯属性。讲座中马歇尔·雷斯也提到了自身对艺术和艺术品的看法:
“其实艺术创作是一种手的工作,手和材料之间的这种关系和互动带来了所谓作品的价值。我在面对一件艺术品时,我特别希望能够永远把面前这件艺术品看成是刚刚诞生的作品,而不是首先把它放什么样一个时间维度当中。超越时间限制的而不是单纯建立绝对的时代偶像的艺术品,是我所期待能看到的。”
▲ 马歇尔·雷斯在清华艺术博物馆“雕塑源流”的主题讲座现场
这位在当代艺术的国际舞台上兢兢业业创作的艺术家,尊重藏家将自己作品捐赠于大学艺术博物馆的决定,他敞开自己的世界带领大众通过他的眼与手观看这个世界,也始终如一地坚守着自己挚爱的创作方式,以寻找一种流动地平衡。
▲ 著名策展人、捐赠者程昕东
程昕东
程昕东与马歇尔·雷斯既是多年的好友,后者也是他长期关注的艺术家:“马歇尔·雷斯作为目前在世的法国最重要的艺术家之一,也是20世纪主要的当代艺术家,在国际上地影响非常大,他的作品在世界艺术史都有留名,法国蓬皮杜艺术中心也于1997年和2014年两次举办他的回顾大展。他的创作分为好几个时期,也包括非常多的形式比如雕塑、装置、影像,他还是诗人,写诗、随笔。从大的概念上艺术家来讲,法国从19世纪安格尔的古典主义以来,可以公认马歇尔·雷斯的写实绘画是最好的。我是在九十年代左右开始进行中法艺术交流以及展览的策划时接触到马歇尔·雷斯的作品的,自身又特别看重思想型或者说是知识分子型的艺术家,他那种很尖锐同时又带点调侃的观念是我非常欣赏的,作品在技法以及呈现上又非常成熟。”
▲ 程昕东与马歇尔·雷斯一家于程昕东国际当代艺术空间
▲ 程昕东与马歇尔·雷斯交谈中
回到程昕东自身,面对中国自有的千年以来的艺术创作与艺术理论写作,策展实践可以说是外来又年轻的,但若要谈论当代艺术,艺术操作则是重中之重,而程昕东又是这其中不可绕过的一环。八十年代末,在新中国工业科技发展的强烈需求下,拥有理科专业硕士文凭的他在毫无法语基础的背景之下,毅然地踏上了法国的街头,进入法兰西艺术画廊是一切艺术交流之初始,而后有了机会与国内建立不久的公立美术馆合作,在那之后便是遇见问题与解决问题的循环往复。
在与程昕东的谈话中,最高频的词汇是“偶然”,面对前往法国他说是“偶然的机会”,进入法兰西画廊是“偶然的选择”,1992年底开始作为中法联络人参与中国美术馆主办法国绘画大师苏拉热(Pierre Soulages)绘画展是“碰巧”会两国语言又在画廊工作有经验,但现实中怎么会有这么多的“偶然”呢?一切都是努力实践后的必然,正如他自己所说到:
“1992年,也就是这个季节,12月,那个时候展厅当然没这么多灯光,国内的条件是刚开放,过程刚刚在八九学生运动以后,又重新启动改革开放的时候,一切又重新开始的时候,一片黑暗,就似乎能意识到黑暗当中有一些光明。”
▲ 程昕东与马歇尔·雷斯的夫人艺术家Brigitte Aubignac
“一”与“无穷”这一对词用在程昕东身上非常合适,这位与国内展览策划这一行业同时成长的策展人不愿意多谈言语上的计划或是长远的规划,讲述中更多的是所做的个案,比如最初在国内办展览想的只是把作品展示出来就算成功了,到后期,在实践时需要与各方协调,从运输到悬挂作品,从选择展览题目到在印刷厂内监督画册的制作,在到现如今办展览前所要做的文献整理和学术研究,这些都是细小而琐碎的事情;再比如当问到他未来的“艺术经纪人”的身份有哪些职责,他只说从这次对于清华大学作品捐赠的实例谈起。但聊完这些细节,你会发现琐事所组成的展览是完整而直观的,它能影响每一位观展者的艺术品味;捐赠于大学的一件作品,是为了学院内成千上百的学生有直面艺术品的机会,包含着艺术教育的大理想。或许从他的“一”中,你能看到“无穷”。
公私收藏、艺术市场、艺术品价值这些关键词长久以来都围绕在程昕东的周围,在后学者看来,长期活跃于策展实践中并已成功地推荐出多名当代艺术家的程昕东是回答这些问题的最佳人选,在他看来这些问题的重点都在于对于国民艺术素养的培养:“目前来看,国人跟艺术接触的渠道越来越多了,因为现在互联网时代信息是爆炸型的,而且现在有像798这样的艺术园区国内也有很多。尽管谈艺术的时候可能不一定从学术的角度来讲,如何解读这样一件艺术作品,为什么这么画?他的技术,他的价值在哪里?他怎么用光,透视,绘画语言是什么?构图是什么?这些都是我们这些专业人员要努力去回答的,如果就我个人而言,我作为工科生,能在国家的支持下到国外接触国际的艺术,其实是非常的感激的,那么我现在就要通过自己的努力,再以个人的方式,为国人创造一些艺术上更为系统的方式,要让国人与艺术的关系更为合理和自然,希望艺术能成为人民的一种生活方式。”这一点也与马歇尔·雷斯认为所受到天赐而反馈于大众异曲同工。
谈到在中法两国间所不知疲倦地做着繁琐的事务,程昕东称这为“红小兵”的情怀,但在笔者看来,这更是富有诗意的浪漫,在他的谈话中极少能听到他强调自己所付出的努力,但他时时刻刻都在思考,每一句话语都能带动他下一次的行动。
这次捐赠是在程昕东与清华艺术博物馆副馆长杨冬江牵头下在两个月内策划并实施的,杨馆长在接受采访时说到:“雕塑作品尤其是公共雕塑,与公众、环境的关系更加密切,因此在在艺术普及教育的方面是很有优势的,我们也更愿意看到观者与作品更丰富的沟通与对话,因此收藏雷斯先生的雕塑作品对于未来的展示有很大的帮助。”而对于在此之后的国际收藏,杨馆长也有一定的规划:“清华艺术博物院目前的收藏主要来源于前身清华工艺美术学院的收藏,是偏向于中国传统艺术形式的,但开馆以来,我们也十分注重国际性的展览,比如前期所做的达芬奇艺术展和目前正在展出的布德尔雕塑展,希望能在展览过程中丰富收藏。”目前在清华艺术博物馆正在举办观众与清华美院师生参与临摹大师作品的艺术线下活动,为艺术教育更加深入生活的表现之一。
镜头回到捐赠仪式现场,王明旨教授的发言实则为三者的贡献做了最好的总结:
马歇尔·雷斯是一位具有国际影响力的艺术家,在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他与多位艺术家创立了新现实主义这一重要的艺术形态,并提出一系列新的艺术观念。尤其是以新的方式关照现实,在艺术事件中探索性的利用并试图改变消费社会及其工业形态。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是当代中国大学顶尖的艺术博物馆之一,虽然建馆时间不长,但却有久远的收藏传统。现有藏品一万三千余件,绝大多数来自清华美术学院自1956年以来的历年收藏,另外一部分则源于校友及社会其他人士的捐赠。因此程昕东先生捐赠马歇尔·雷斯作品的举动具有特别的意义,它标志着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的国际收藏拉开了序幕,作为一个高度国际化的国际知名大学,国际收藏是其艺术博物馆的重要工作,未来我们将进一步推进国外艺术品捐赠的合作交流,扩展国际艺术品的收藏,并加强对这些藏品的展示和学术研究工作,实现资源共享,共同延续人类文明历史的源流。
▲ 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学术委员会主任王明旨教授讲话
▲ 雕塑的起源主视觉宣传海报
雕塑的起源
主 讲 人 :马歇尔·雷斯
学术主持:杨冬江
讲座时间:2017年12月9日
讲座地点: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四层报告厅
▲ 似曾相识:来自中东欧的当代艺术主视觉宣传海报
似曾相识:来自中东欧的当代艺术
参 展 国 :立陶宛,拉脱维亚,马其顿,克罗地亚
展览时间:2017年10月29日——2018年2月28日
展览地点:程昕东国际当代艺术空间
▲ 回归·重塑:布德尔与他的雕塑艺术主视觉宣传海报
回归·重塑:布德尔与他的雕塑艺术
展览时间:2017年11月12日——2018年4月30日
展览地点:清华艺术大学博物馆一层展厅
©致谢图片提供方:程昕东国际艺术空间
(凤凰艺术 北京报道 撰文/郑中允子 责编/芒果儿)
红色预警,高能来袭!
“凤凰艺术”的有盐君又来搞事情啦!
这是一个不无聊的群,
现在加入“有盐1001种生活”微信群,就可以:
随时抢到DIY、插花、陶艺、音乐、戏剧、亲子等活动优惠券和大红包哦!!
第一时间Get各种好玩又不贵的活动!!
扫有盐君二维码,带你入群哈!!
这么好的新展览 不点图去看看?
▲ 丹·格雷厄姆 — 精选辑
▲ 胎记-琴嘎个展
点击长按图片保存,识别二维码,关注“凤凰艺术”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凤凰艺术”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如需获得合作授权,请联系:xiaog@phoenixtv.com.cn。获得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凤凰艺术”。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